2025年5月9日,管理学院联合辽宁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及四家房地产评估领域龙头企业——中致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天勤房地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蓝天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辽宁隆丰土地房地产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召开“订单式人才培养专项班”校企合作研讨会。会议聚焦行业人才需求痛点,围绕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能力培养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展开深度探讨,旨在通过定向化、精准化培养模式,破解“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人荒”的双向困境,管理学院院长刘阳、副院长杨丽明、工程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何永智应邀参会。

校企共议方案:瞄准市场需求 打造“无缝对接”培养体系
会上,辽宁蓝天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负责人率先提出“订单专项班”实施方案,强调课程设计需立足企业实际业务需求与行业发展动态,重点涵盖土地估价实务、市场数据分析、客户服务规范等核心模块。方案明确以“双选会”为纽带,由校企联合筛选学生组建专项班,通过“理论+实践”分段培养,使学生毕业时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蓝天公司负责人表示“订单式培养不是简单输送劳动力,而是通过前置岗位技能培训,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针对企业用人规模问题,企业提出专项班将实行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通过阶段性测评筛选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学生,“优中选优既保证人才质量,也倒逼学生提升竞争力”。
直击痛点:破解“能力错配” 重构人才培养逻辑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矛盾:学生投递的简历与岗位需求脱节,企业又难以招到‘即用型’人才。”辽宁天勤房地产土地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一针见血指出症结。据其观察,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灌输,学生缺乏对行业业务流程、技术工具的实际操作经验。例如,土地估价报告撰写、GIS软件应用等核心技能,往往需企业二次培训才能上手。
对此,校企双方提出“双导师制”解决方案:由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技术骨干承担实践课程开发与授课,并引入线上仿真课程、虚拟实训平台等资源,解决企业导师时间受限问题。“例如,土地估价案例分析课程可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数据,学生通过线上模拟完成估价全流程,再由企业导师点评反馈。” 此外,学院计划设立专项奖学金,对考核优秀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聚焦落地:课程共建、资源互通 探索长效合作机制
为推进方案落地,校企双方就课程体系达成共识。学校将根据企业提供的业务案例、技术标准等材料,开设《土地估价实务》《房地产数据挖掘》《客户沟通与项目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并嵌入企业定制化模块。中致土地公司负责人特别强调:“课程设计需注重跨学科融合,例如将法律条款解读融入估价流程教学,培养既懂技术又熟悉法规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企业招聘偏好,多家企业代表明确表示,“企业更看重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而非单纯追求名校光环”。辽宁隆丰公司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从大一起就明确职业方向,通过持续接触行业真实场景,逐步积累差异化竞争力”。
未来展望: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辽宁省土地估价师协会秘书长表示,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更多评估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并探索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学分互认机制,为专项班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