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提升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水平,管理学院院长刘阳、院长助理王英华、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何永智以及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共计12人于2月17日- 20日赴同济大学,参加人工智能赋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第一期)。此次培训围绕 8 大主题展开,包括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计划解读、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评估、新工科背景下“数智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数字化业务赋能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现场教学、校企合作背景下智能建造核心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行业的AI大模型应用、全过程造价控制作业流程及常规管理表式指导以及数字化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考。
学科生态重构:构建数智化发展新格局
培训围绕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学科转型展开,深入解读高校学科创新行动计划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强调以AI技术为纽带,推动学科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需通过跨学科资源整合、智能工具嵌入科研范式等方式,重构学科生态体系。此次学习为优化学科布局、强化科研与产业对接提供了重要思路,未来将加速推进智能技术与学科建设的深度融合,打造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发展框架。
数智化人才培养:打破边界,强化应用能力
聚焦“AI+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数据科学、智能工具应用等模块嵌入专业课程,构建“工科基础+管理思维+智能技术”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需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AI技术实操水平,通过校企协同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精准对接,培育兼具工程素养与数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工程实践创新:技术驱动行业转型
通过企业现场教学与案例研讨,参训教师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建造、数字化造价控制、AI大模型优化设计等工程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专家结合行业前沿案例,解析了“技术研发-产业需求-人才培养”协同闭环的重要性,强调校企合作对技术落地与学科转型的推动作用。在未来教学中需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变革,将工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融入课程设计,助力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此次培训为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引。管理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管理科学”的交叉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建筑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